从北京到河北再到广东,隐藏着一条拆解和提炼废旧电器电子垃圾的“地下产业链”,年产值近千亿元。记者近日暗访发现,在暴利驱使下,电子垃圾加工小作坊遍地开花,而具有资质的正规企业“吃不饱”,众多处理生产线长期闲置。这一产业严重的浪费、污染问题亟待引起关注。
“游击队”收入惊人
北京北部一个村庄是北京电子垃圾回收集散地之一,倒卖电视、电脑、手机等废旧电子产品的小贩云集于此。
该村正北6公里,便是北京最大的废旧电器集散地歇甲村,那里有很多收购站点,电子垃圾由此流向更远的地方。其中,含电路板的废旧电器大多流向广东汕头贵屿镇;含塑料、铝铜等为主的废旧家电,则流向河北石家庄市小石家庄村等地。
有研究表明,电子垃圾蕴含着巨大价值。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里贵金属的含量往往比矿石更高,一吨电路板包含的金是一吨金矿石的40至800倍。一吨废旧线路板,可提取400克黄金、200千克铜及500克其他贵金属。
高额利益促使拆解和提炼电子垃圾的地下产业迅速膨胀。据贵屿镇原党委书记、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张楚丰估算,仅贵屿一个镇,电子垃圾产业的年产值就可达千亿元。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贵屿镇拆解回收处理量是100多万吨的废旧电子和300多万吨的边角废塑料。按1吨废旧电子5万元和一吨塑料8000元算,这两块原料的价值分别可以达到500亿元和240亿元,贵屿镇的原料价值就有740亿元。
“这还是保守估计的数字。”张楚丰说,“汕头一个做玩具的老板曾跟我说,每年从贵屿采购的废旧塑料就达80亿元。因此贵屿若将原有资源优势利用得好,电子垃圾产业的产值每年至少可达千亿元。而去年汕头市的GDP也就刚过1400亿元。”“一吨线路板拆解分类买卖,利润有四五万元,一年赚几百万元也是寻常事。即便是村中小户,一年十几万元收入太过轻松。”贵屿镇电子垃圾中间商李镇介绍,目前贵屿共有3141户人家从事相关产业,加上未注册的,贵屿从事地下电子垃圾产业的达上万户。
记者在河北、天津、山东等地也发现了不少类似的地下电子垃圾镇。除广东、浙江、河北等地就地消化外,其他省份均在简单分拆后发往一些加工地进行深度拆解。
“正规军”几乎不盈利
据北京市社科院统计,早在2006年,北京从事电子垃圾回收人数就已达30万。
我国2011年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规定“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其中的“集中处理”,即对拆解企业实行审批准入,目前已陆续有91家企业获得拆解资质。然而,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统计,2013年绿色拆解企业开工率平均仅为42.5%。
“正规军”不敌“游击队”,根本原因还是价格。一台21英寸废旧电视机的收购价已达90元,而国家规定的拆解补贴只有85元一台。
回收拆解企业——华新绿源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明算了一笔账:拆解一台电视机,企业可获得约130元至140元收入;而扣除收购、拆解费用和增值税,总成本也将近140元,企业利润几乎为零。
电子垃圾
如何变废为宝
记者了解到,小作坊对电子垃圾的加工大多是“粉碎+炼金”。由于环保手段缺失,一些地方的冶炼对空气、水源、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
据统计,我国每年家电、消费电子产品的报废量为5000万至8000万台,报废量年均增长20%,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年报废量将超过1.6亿台。如何有效促进电子垃圾循环利用,已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大课题。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博士毛达建议,可以建立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实行“谁制造谁负责”。目前这一制度在我国没有实施细则。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太成表示,政府还需鼓励支持电子垃圾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限制和打击对电子垃圾的非法收购和交易。
随着近年来整治打击力度的增强,原先集中在贵屿的电子垃圾非法小作坊纷纷转移到周边地区。业内人士认为,对电子垃圾地下产业链的治理应着眼于引导和规范。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应推进地域协同、部门合作,推广拆解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推进地下拆解产业“发达”地区的产业园区建设,并派出工商、公安、税务、海关、检验检疫等驻园机构实行联合监管,从源头上进行规范。
据新华社
小知识:电子垃圾 即 电子废弃物 。
俗称“电子垃圾”,是指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或电子设备,主要包括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和计算机等通讯电子产品等电子科技的淘汰品。
电子垃圾需要谨慎处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电子垃圾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的环境污染威胁着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广东的贵屿镇是我国民间电子垃圾回收分解最为集中的地区,当地人由此获得丰厚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极为严重的污染威胁。
e-waste就是“电子垃圾”或“电子废弃物”。也可以用waste electronic equipment来表示。废弃不用的电子设备都属于电子废弃物。
电子废弃物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所含材料比较简单,对环境危害较轻的废旧电子产品,如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等家用电器以及医疗、科研电器等,这类产品的拆解和处理相对比较简单;另一类是所含材料比较复杂,对环境危害比较大的废旧电子产品,如电脑、电视机显像管内的铅,电脑元件中含有的砷、汞和其他有害物质,手机的原材料中的砷、镉、铅以及其他多种持久降和生物累积性的有毒物质等。
相关阅读:未来五年全球电子垃圾或增1/3(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据科学与发展网络(SciDev.Net)报道,根据“解决电子垃圾问题计划”组织发布的交互式全球电子垃圾在线地图预测,2012到2017年,全球产生的电子垃圾总量可能会增长三分之一。
2012年,全球平均每人产生7公斤的电子垃圾,总计为4890万吨。“解决电子垃圾问题计划”预计,到2017年这一数量将增长至6540万吨。2012年,美国产生的电子垃圾数量近940万吨,达到全球最高。若以人均计算,卡塔尔以每人63千克高居榜首,比世界平均标准高出八倍。埃塞俄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分别以680克和210克排名最末。
该组织 的执行秘书鲁迪格?库尔(Ruediger Kuehr)表示,这些含有有害物质的电子垃圾可能最终将被运送到发展中国家。虽然它们会带来商业契机,但发展中国家政府仍未对其危害引起足够的注意。
交互式全球电子垃圾在线地图旨在让各国政府、业界与其他组织能够对电子垃圾管理以及废弃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和电脑显示屏的回收工作进行规划。库尔希望,地图能够让人们意识到电子垃圾管理问题的严重程度,特别是那些缺乏相关监管法规的发展中国家。
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杰里米?格雷戈里(Jeremy Gregory)表示,电子垃圾中有一部分通过非法途径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在当地的装卸过程中“可能对工人、工人健康或当地环境产生危害”。多数运送到发展中国家垃圾填埋场的电子垃圾缺乏明确的处理规定,而只是被当成了普通垃圾,因此重金属、二恶英、其他污染元素甚至致癌混合物会都在处理过程中释放出来。
格雷戈里认为,要想减少电子垃圾的非法出口现象,需要更好的透明度以及政府管控。政府应该开始对这类交易开展调查,起码应该向出口商进一步核实待运产品或是开箱检查。
不过,仍能使用的电子设备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居民和小企业主来说也是一种机会。格雷戈里表示,如果有某种方法可以确保那些真正需要二手电子设备的人们能够通过可接受的价格入手,那么这就是一种双赢的方案。(谢v)